伊莉討論區

標題: 細說名城 ---- 姬路城(4P) [打印本頁]

作者: waxdwaxd    時間: 2009-1-12 10:58 AM     標題: 細說名城 ---- 姬路城(4P)

本帖最後由 waxdwaxd 於 2009-1-12 11:07 AM 編輯

姬路城


姬路城日文姫路城)是一座位於日本兵庫縣姬路市的城堡。由於其白色的外牆,也被稱為白鷺城
熊本城松本城合稱日本三大名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由於其保存度高,被稱為「日本第一名城」。
位於姬路市中心,為本市主體象徵。有很多時代劇電影也在這裡進行拍攝,或以姬路城作為已不復存在的江戶城的象徵。
年表

作者: waxdwaxd    時間: 2009-1-12 11:04 AM

本帖最後由 waxdwaxd 於 2009-1-12 11:07 AM 編輯




是日本幕府時代的一座藩國領主衛城,江戶時代日本最高造城技術。

特徵

主體建築群:由中心部份的大天守閣(46.4公尺)、小天守閣共83座建築群的數層屋頂連接而成之城郭。
結構分析:
『嶄新的技術是以前神社、寺院建築都未曾使用過的。』

基礎結構(Nedori gumen):對於當時西方城堡尚未出現此種建造方式,來自荷蘭East Indies公司的Kämpfer博士在十七世紀中拜訪日本時,曾對此種精緻石牆建造方式大感訝異。磚石工程的基礎在於如何建築負擔龐大壓力的地基部份(Neishi),這稱之為「Nedori gumen」,因此石作主工程師將致力於高階武士指派的工作。目標在於防止嚴重的地面沉陷以及保護由地震帶來的損傷,當這個基礎工作已結束時,圬工業已完成。圬工有三種施作工法:「Kirikomihagi、Uchikomihagi以及Nozura」:過程中K工法累積石塊到傾斜三十度,U工法傾斜三十六度以及N工法傾斜四十五度,其危險之處在於尚未完成前可能產生的崩塌,直到傾斜約四十度時。「為何姬路城牆使用這種大曲線型建造?」最初的設計發明出此種城牆,目的在於分散主城塔(天守閣)負擔於城牆上超過5700噸的垂直向重量,同時符合強大地震時所需。再者,這種曲狀結構可避免雨水停留在邊緣角落,並且一併集中在集水管。此外,這種施工對策亦有三種功能:在磚石未上灰漿或其他灰泥前可避開碰觸,並防止水殘留在凹陷處,牆體中央部份的圖樣「Waraizumi」,類似小孩子的胡亂堆砌。無疑地,如何面對敵軍的侵犯仍是建造時使用法則的最大誘因。曲型牆結構創造最大曲度,也為它創造更多的美感經驗。
柱樑結構:由三面石牆圍起來的地基建築加上其上面的六層,總共七層,正中有東西兩根從地基建起而直達第六層的大柱(直徑為0.95公尺、高為25公尺)。整體構造是採用堆積重疊的軸結構,用通柱分別自地基至第二層,從三層至四層,由五層至六層構成三個共同體,然後用橫樑來鞏固通柱,以形成各層的地板結構;而橫樑和通柱上的大樑則插入中央的大柱,如此可使三個共同體得以結合成一體。
迴廊:每隔一個開間(約2公尺)就有一個中柱,如加上中間支柱,那就每隔半間(約1公尺)就有一根柱子;此外,各個角隅架設和支柱同樣尺寸的對角斜柱以增加耐震性,可說是極堅固的構造。初期的「天守」只有下方是「大壁構造」(像土倉庫牆壁,從正面看不到柱子),嗣後為了美觀和防護上需求,在牆壁上全部塗上白色灰漿,窗格也在裝上鐵板後同樣施作。
屋頂:在山形牆上加上鋸齒或波浪狀斜板,美化各層的外觀而使之看來富有變化。

防禦系統:由姬山(45.6公尺)與周邊平地構成的「高台平山城」(總海拔92公尺),周圍築有壕溝城池,石垣和城壁固守著城堡。同時,各個城郭區域或各條通道之間均有石垣和城壁相隔,使外敵不可能輕易進入。石垣呈陡斜狀,這種特點被稱為「扇形斜坡」,上部向外翹出,使人難以攀登。灰瓦白牆,為了防火外部牆壁全部塗以白色灰漿。


參考文獻
姫路城史(全3巻) 橋本政次(姫路城史刊行會)
姫路城の話 橋本政次(社団法人姫路観光協會)
歴史群像名城シリーズ 姫路城 (學研)
プロジェクトX 挑戦者たち (11) 新たなる伝説、世界へ (NHK「プロジェクトX」制作班編)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06.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