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討論區

標題: 細說名城 ---- 姬路城編 [打印本頁]

作者: waxdwaxd    時間: 2009-4-26 07:02 PM     標題: 細說名城 ---- 姬路城編

細說名城 ---- 姬路城編
簡介

路城地處兵庫縣南部交通要沖,風格典雅,名勝古跡很多,是日本的歷史名城。
姬路城天守閣
城堡由83座建築物組成,它擁有高度發達的防御系統和精巧的防護裝置。城堡也有助于我們對始于幕府時代的日本封建文化的理解。姬路城堡是17世紀早期建築保存最為完好的典范,而日本在這個時代的防御建築技術則達到頂峰。包括主要城堡主樓的8座建築被視為國寶,其余74座建築被確認為國家的重要文化財產。保存完好的建築物和外圍工事在給世人展示了偉大遺產的同時,又體現了日本城堡建築的精致和戰略防御技能。





地理位置

 姬路城城堡建造在海拔45.6米的姬山之顛,主要城郭(天守閣)高31米,城堡外形好似一只高雅的白鹭,所以又稱白鹭城,是日本現存的古代城堡中規模最宏大,風格最典雅的一座代表性城堡。

歷史

簡史


  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1333年姬路一帶已經駐扎軍隊;1346年開始建築城堡;1580年戰國時代末期的武將豐臣秀吉在這里繼續興建城堡;1681年,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的女婿池田輝政又重建城堡並擴大成今日的規模。


  池田輝政興建城堡的工程浩大,用木材387噸,還用75000塊重達3048噸的瓷磚,以及大量每塊重一噸的巨大岩石。城堡的設計,巧妙地柔和了軍事需要和藝術取向,這在日本城堡建築中是個創舉。


  這個城堡建成后有13個家族先后入住,歷時530年。至今'姬路城'仍是真跡,這在日本是十分珍貴的。城堡中心部分是5層的天守閣,它純白亮麗的外形和充滿和諧的美感,越發顯出姬路城的出類拔萃。


  
姬路城地圖

年表南北朝時期,1333年(元和3年)開始築城。赤松則村在姬路山上建下了稱名寺。1346年(正平元年)史家普遍相信姬路城于本年由赤松貞范築造。室町時代中,1441年(嘉吉1年),嘉吉之亂起,赤松氏沒落,山名氏占領了姬路城。其后應仁之亂中,赤松氏又重奪。


  赤松氏家臣小寺氏入城。1580年(天正8年)豐臣秀吉于攻打毛利家之際占領姬路城,並由家臣黑田孝高(黑田官兵衛)築起三層的天守閣。


  池田氏輝轉封至鳥取城,由本多氏的伊勢桑名入城。


  1618年(元和4年) 構築西之丸,城的全貌大致完成。


  1749年(寬延2年)酒井氏的上野前橋入城。


  1882年(明治15年) 備前丸因失火被毀。


  1910年(明治43年) 明治大修理展開,耗了9萬圓以修理天守閣。


  1919年(大正8年) 陸軍省修理西之丸。其后,第十連隊轉移往岡山。


  1928年(昭和3年) 指定為歷史遺跡。由文部省管理(實際管理者為姬路市)。


  1931年(昭和6年) 天守閣被指定為“國寶”。后來,渡橹等亦被指定為國寶。


  1934年(昭和9年) “昭和大修理”開始。


  1944年(昭和19年)太平洋戰爭戰局惡化,修理中斷。


  1945年(昭和20年)7月3日 姬路大空襲。城內中彈。在姬路本城遺址的中學校舍雖被燒毀,但城的本體卻奇跡地免祝融之禍。


  1950年(昭和25年)大修理。


  1955年(昭和30年)天守閣以外的修理完結。


  1956年-1964年(昭和31-39年) 天守閣大維修。


  1993年(平成5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日本第一個登錄的世界遺產。

建築
姬路城是日本幕府時代的一座藩國領主衛城,江戶時代日本最高造城技術。

   特點

  姬路城的結構嚴密,固若金湯,它的三重螺旋型戰略防御工事包括外部、中部和內部壕溝。防御工事修築得精巧,從3條同心圓護城河開始,城壕環繞高大曲折的石城郭,城郭之間設置幾座大門和瞭望塔。城牆和瞭望塔上有射箭、打槍的小孔;城堡中內庭的道路,千回百轉,好似迷魂陣,從頂樓上卻可以看得清楚。屋頂上裝飾著動物狀、巨大而華麗的鯱鉾,突出在屋檐上,這是防火的辟邪物。最大的城堡主樓海拔92米。三座較小的城堡主樓被獨特的系列防御牆精巧地聯為一體。起伏蜒綿的山牆與白色的灰泥牆達到一種優美的平衡,給予人們寧靜、雅致的感覺。

  主體建築群:由中心部份的大天守閣(46.4公尺)、小天守閣共83座建築群的數層屋頂連接而成之城郭。

  結構分析: ‘嶄新的技術是以前神社、寺院建築都未曾使用過的。’

  1、基礎結構(Nedori gumen):對于當時西方城堡尚未出現此種建造方式,來自荷蘭East Indies公司的Kämpfer博士在十七世紀中拜訪日本時,曾對此種精致石牆建造方式大感訝異。磚石工程的基礎在于如何建築負擔龐大壓力的地基部份(Neishi),這稱之為“Nedori gumen”,因此石作主工程師將致力于高階武士指派的工作。目標在于防止嚴重的地面沉陷以及保護由地震帶來的損傷,當這個基礎工作已結束時,圬工業已完成。圬工有三種施作工法:“Kirikomihagi、Uchikomihagi以及Nozura”:過程中K工法累積石塊到傾斜三十度,U工法傾斜三十六度以及N工法傾斜四十五度,其危險之處在于尚未完成前可能產生的崩塌,直到傾斜約四十度時。“為何姬路城牆使用這種大曲線型建造?”最初的設計發明出此種城牆,目的在于分散主城塔(天守閣)負擔于城牆上超過5700噸的垂直向重量,同時符合強大地震時所需。再者,這種曲狀結構可避免雨水停留在邊緣角落,並且一並集中在集水管。此外,這種施工對策亦有三種功能:在磚石未上灰漿或其他灰泥前可避開碰觸,並防止水殘留在凹陷處,牆體中央部份的圖樣“Waraizumi”,類似小孩子的胡亂堆砌。無疑地,如何面對敵軍的侵犯仍是建造時使用法則的最大誘因。曲型牆結構創造最大曲度,也為它創造更多的美感經驗。

  2、柱梁結構:由三面石牆圍起來的地基建築加上其上面的六層,總共七層,正中有東西兩根從地基建起而直達第六層的大柱(直徑為0.95公尺、高為25公尺)。整體構造是采用堆積重叠的軸結構,用通柱分別自地基至第二層,從三層至四層,由五層至六層構成三個共同體,然后用橫梁來鞏固通柱,以形成各層的地板結構;而橫梁和通柱上的大梁則插入中央的大柱,如此可使三個共同體得以結合成一體。

  3、回廊:每隔一個開間(約2公尺)就有一個中柱,如加上中間支柱,那就每隔半間(約1公尺)就有一根柱子;此外,各個角隅架設和支柱同樣尺寸的對角斜柱以增加耐震性,可說是極堅固的構造。初期的“天守”只有下方是“大壁構造”(像土倉庫牆壁,從正面看不到柱子),嗣后為了美觀和防護上需求,在牆壁上全部塗上白色灰漿,窗格也在裝上鐵板后同樣施作。

  4、屋頂:在山形牆上加上鋸齒或波浪狀斜板,美化各層的外觀而使之看來富有變化。

  5、防御系統:由姬山(45.6公尺)與周邊平地構成的“高台平山城”(總海拔92公尺),周圍築有壕溝城池,石垣和城壁固守著城堡。同時,各個城郭區域或各條通道之間均有石垣和城壁相隔,使外敵不可能輕易進入。石垣呈陡斜狀,這種特點被稱為“扇形斜坡”,上部向外翹出,使人難以攀登。灰瓦白牆,為了防火外部牆壁全部塗以白色灰漿。

名稱由來

姬路城:姬路在日語中指蠶繭,由于姬路城所處的姬山、鹭山兩座山崗酷似蠶繭,故沿城方圓一帶漸被人們稱為“姬路”。

   白鹭城:其白色城牆及蜿蜒屋檐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白鹭因而得名。
作者: 俠客1    時間: 2009-4-26 08:05 PM

好像看不到圖耶

不知道是不是我電腦的問題-.-
作者: w22503    時間: 2009-4-26 08:20 PM

好壯觀的城池啊,難怪是日本著名城池,打造的十分的精緻,真是佩服日本人啊
作者: myx060437    時間: 2009-4-26 10:42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ung8261212    時間: 2009-5-12 07:44 PM

日本的城堡都很有古典美阿
不過感覺被大砲轟個幾下
就會殘破不堪阿
作者: b820205    時間: 2009-5-12 08:01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8005032005    時間: 2009-5-13 09:40 PM

又沒圖    光看說明沒辦法想像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ww06.eyny.com/) Powered by Discuz!